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林居禪園記錄(二):平捨

林居禪園記錄(二):平捨

2022/02/28

本次以「平捨」為核心、到「非我」告一段落。

-----


https://pixabay.com/zh/photos/forest-trees-fog-conifers-pine-3622519/

-----

說明:

智慧是,不該做的事不要做,次要的事放輕鬆做,重要的事努力做。

-----

2016.10.02📄简|繁 ► 觀察「非我」(2022/03/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cXwS8OFU0

#

「只要去執取任何的法、任何的現象、任何的身心作用,把它當作是自我,這個「當作」~依賴著它,把它當成是安全、快樂的來源,這個就是壓迫感的來源!」

「「非我」談的道理,是幫助自己能夠脱離開執著,幫助自己的心,能不黏著於現象之中,這才是「非我」的目標。「非我」的目標,不是要發現自己是存在或不存在,這樣的哲學問題。」

「「我」已經被這個觸感,騙了不知多少輩子,被它牽著鼻子走了多少輩子了!讓我好好地看清楚「你」。認真投注。多麼難得的機會,可以看看那個奴役我那麼久的力量。看它在眼前是怎樣地變遷,觀察我們在其中怎樣建立自我感。」

「真的,作自己的依怙,作自己的島嶼。調御自己,如同調馬師善於調御良馬。」

備註:不是叫你不要做、不能做,只是叫你不黏著。一切有為法。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10-02%E8%A7%80%E5%AF%9F%E9%9D%9E%E6%88%91

-----

2016.09.25📄简|繁 ► 令心行祥和、令心行休(2022/03/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D89iMptXc

# 平捨

# 大地

# 空間

# 時間

「「讓心行休息」其中一個重要意涵是,學會如何在內在站穩腳跟,在面對著舒服、不舒服及中性感覺的時候,不會失掉平衡感,而是以「不動、省力、清涼、不捲入其中」,這樣的角度來對應。」

「培養像「大地」一樣的特質,就是當被舒適或不舒適感所干擾時,保持著「不動」、「安靜」,把沒有幫助、沒必要的反應降低。」

「增加空間的感覺,心跟感受像是「離繫」的,不是被綁在一起。」

「增加時間感,所以,我們的反應不是急迫、盲目的反射動作,有一種從容、和緩,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舒服」自己在生滅;「不舒服」自己在生滅。安住於清楚、不撼動。」

「像森林中獨處的獅子,驟聞聲響,而心無驚恐;願我如佛陀般,住於恐怖所不能觸及的所在。」

備註:聽的時候,不大能抓到重點。看文字的時候,倒是很容易。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9-25-%E4%BB%A4%E5%BF%83%E8%A1%8C%E7%A5%A5%E5%92%8C%E4%BB%A4%E5%BF%83%E8%A1%8C%E4%BC%91

-----

2016.09.18📄简|繁 ► 觀察受蘊(2022/03/0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htcmQ8cI

# 上癮

「對於舒適、愉悅、可意的感覺,內心傾向對這樣的感覺抓取、黏著;對於不舒適、不愉悅、不可意的感覺,內心則傾向排斥、厭惡;對於中性的感覺,內心的傾向是冷漠、無動於衷、無聊或昏昧。」

「其中的「飢渴感與貪愛」,可以針對過去、現在、未來的感受;對於過去的感受有懷念或恐怖的記憶,所以,渴望能重複、複製舒適的感受,迴避不舒適的感受。對於當下或未來,內心也都有對於這些不同的感受,有類似的反應模式。」

「內心不迎不拒,不浪費多餘的力氣,停駐僵持在舒適的感覺;不浪費多餘的力氣,在排斥、抵抗不舒適的感覺;不會對中性的感覺,產生無聊、昏昧的心境。」

「對於受蘊看不清楚的人,沒有選擇地只能做受蘊的奴隸;只能對受蘊「上癮」。」

「對這個感受著迷、上癮的人,就像是對毒品上癮一樣,最終會讓你負債纍纍,背負著無法承擔的重、無法承擔的痛!」

備註:總結,一切都不要執著。先盡人事,再聽天命。不要執著於不執著。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9-18%E8%A7%80%E5%AF%9F%E5%8F%97%E8%98%8A

-----

2016.09.11📄简|繁 ► 斷除我見(2022/03/0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d2LfwZOgo

# 輪迴

# 起心動念

「選擇「呼吸」或「身體的觸感」,作為觀照的背景。也就是說,身體一邊被按摩、身體正在放鬆之中,一邊進行觀察。嘗試著讓身心沉澱,脱離喧鬧。脱離被強烈的飢渴感焦煎狀態,感受鬆脱開來的輕鬆、安靜。在安靜之中,更清楚感受到起心動念。去留意什麼叫「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透過隱約的使力而發動、維持的。」

「嘗試著去感受這些動機、心念、「心行」的動盪不安,可以是粗的、細的。這當中沒完沒了,做完一件事情,接著下一件事情;吃完飯想上廁所,上完廁所之後想要睡覺。一件事情接著一件,沒完沒了!沒有一個能夠真正休息,能駐留的點,永遠只是在過程中;永遠在不滿足,還要往下面的那一個推前,企盼著下一個的狀態。內心就是這樣忙碌,無止境地追逐著……」

「這是從凡夫轉變為聖人的關鍵,不要掉以輕心。珍惜這個千載難逢的修行機會,看透那個令心沉淪多劫的力量。不是在敷衍。關切著自身的自由,知道怎樣認真引導著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取角,不要忘失眼前觀照的目標。」

「色蘊如同聚合的泡沫,

受蘊如同雨滴打出的漣漪,

想蘊如同海市蜃樓,

行蘊如同沒有心木的芭蕉,

識蘊如同魔術師的障眼法—

這其中沒有一點堅固。」

備註:這一篇聽的時候不是很容易抓到重點。看文字的時候,就好一點。「心為念念遷流者,故曰心行。」是佛學大辭典的第一個說法。我認為,包含本篇最後的回向,可以說,五蘊發動起來,就是心行。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9-11%E6%96%B7%E9%99%A4%E6%88%91%E8%A6%8B

-----

2016.09.04📄简|繁 ► 脫離散亂(2022/03/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uGwqsaGag

# 放鬆

「將心帶離開擔憂跟飢渴的狀態。把覺知帶到當下的觸感。」

「不要勉強、刻意,而是自然地體會「簡單就是幸福」。就算沒有什麼明顯的喜樂,都沒有關係。不用做事、不用擔心的本身就是休息,就是一種幸福。讓身體更多地方在這種休息之中,得到修復、修補。」

「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在做的是,認真地享受著度假的快樂!」

備註:這篇提到了蜘蛛網。觀察,避免黏著。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9-04%E8%84%AB%E9%9B%A2%E6%95%A3%E4%BA%82

-----

2016.08.28📄简|繁 ► 平捨練習(2022/02/2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9IMRJs5ASM

# 「盡人事」之後,才「聽天命」

「佛法的修為,從頭到尾,都是有抉擇、智慧、分別的;不是「不思善、不思惡」的。也就是說,就連「平捨」的使用上,以及通達「平捨」之前的道路上,都有抉擇、分別這些動作在裡面。套句俗話講,就是「盡人事」之後,才「聽天命」,而非一開始就「聽天命」。」

「認知到什麼樣的著力點,才是對於離苦得樂有幫助,然後,集中火力在這個著力點上用功。放下那些無助於離苦得樂的部分。」

「平捨是在我們不斷培養了良善的品德,細緻化了我們的動作之後,發現到有某些區塊,不管我們多麼努力都無法改變。這個部分我們要懂得,怎樣去接納、放下控制欲。」

「一個簡單的比喻:當眼前,有一個無法改變或無須插手的現象在生滅的時候,我們給予它空間,讓它能在這個空間裡面生滅。所以,這裡面沒有受衝擊的人,而這個正在生滅的現象,對我們不會產生催迫的力量。」

「平捨是伴隨著智慧的:什麼境界根本不要花力氣,什麼地方應該省力;如何透過省力,來幫助我們安定;什麼地方應該積極面對承擔、應該調整改變……」

備註:做與不做的智慧,值得仔細多讀幾次,內化為己所用。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8-28%E5%B9%B3%E6%8D%A8%E7%B7%B4%E7%BF%92

-----

2016.08.21📄简|繁 ► 對治散亂(2022/02/2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P9mxvHQzo

# 和緩

# 當下

「身體能更放鬆,更大程度脱離擔憂、焦躁,就愈不會產生散亂。若要幫助自己加深放鬆的感覺,要知道怎樣深入去感受身體內部,具體在承載著壓力感的方式跟位置。透過知覺去感覺哪一條神經,是緊繃、扛著重擔的。當想到自己世俗的責任、任務時,某些區塊會糾結起來,是神經哪一部分在承擔、糾結?精準地針對那個地方,讓它和緩下來。認真地去探索不同的和緩方式,看看能不能立即產生比較放鬆的感覺。」

「心思混亂的人,要學習放下過去與放下未來,安住在當下。」

「儘量讓內在影像休息,也就是說,不要閉著眼睛看著內在的電影,而是盡量地用觸覺的方式,來接近、探索;儘量不要被內在的影像所打擾,而是更全然地品味,什麼叫「觸」?」

備註:專心於「觸」。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8-21%E5%B0%8D%E6%B2%BB%E6%95%A3%E4%BA%82

-----

2016.08.14📄简|繁 ► 對治昏沈(2022/02/2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FB__uqt688

# 擇法

# 精進

# 喜

「今天的練習與對治「昏沈」有關。

在佛經裡提到對於「七覺支」的使用:如果在禪修時,經驗到昏沈的話,就應該特別強調「擇法、精進、喜」這三個覺支;而不要在這個時候,強調「輕安、定、捨」這三個覺支。面對「散亂」則是相反過來~不要強調「擇法、精進、喜」這三個覺支,而是強調「輕安、定、捨」這三個覺支。

今天的練習,特別強調「擇法、精進、喜」這三個內在品質。」

「或者,在做深度放鬆的時候,去體會、調查身體不同部位,是否隱約含藏著緊繃、緊張、扛負著壓力感,而能無微不至地鬆弛、放下、緩和;這種細膩、無孔不入地周遍觀察,也是一種擇法。」

備註:念覺支(心中明白,常念於定與慧)是第一個。

https://sites.google.com/site/4ariyasacca/2016%E9%9D%9C%E5%9D%90%E5%BC%95%E5%B0%8E/2016-08-14%E5%B0%8D%E6%B2%BB%E6%98%8F%E6%B2%88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