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阿含與尼柯耶(八):愛

阿含與尼柯耶(八):愛

2023/03/28

-----


圖一、身口意(全部資料的圖解)。

-----


圖二、心如熾火(全部資料的精華)。

-----

◎ 愛憎


「佛陀曾喻示有關愛者,增支部經典即謂:「愛可生愛,亦可生憎;憎能生愛,亦能生憎。」故佛教言愛言憎,恰若手心、手背,為一體之兩面。愛之愈深,則憎怨之可能愈大。」[1]。

-----

◎ 《雜阿含經》第 1092 經


「波旬試著慫恿佛陀,先是說「何不習近人?」要佛陀不要在清淨處修行,要去和人群混在一起。佛陀不為所動,表示已得解脫之樂因此不需要和人群混在一起求娛樂。於是波旬再嘗試相反的方向,表示「獨善無為樂,何為強化人?」要佛陀不為眾生說法。佛陀也不為所動,表示隨緣說正確的答案,來人精進則自然解脫自在、出脫魔境。」[2]。

「魔有三女,一名愛欲,二名愛念,三名愛樂,來至波旬所。」「爾時,世尊都不顧視。知如來離諸愛欲,心善解脫。如是第二、第三說。」[2]。

-----

◎  別譯雜阿含 31 經


「爾時,世尊無上斷愛,了不顧視。第二、第三,亦作是語,佛不觀察。」[3]。

-----

◎  增壹阿含 49 品 5 經


「彼云何名為愛?所謂三愛身是也: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謂為愛]。」[4]。

-----

◎  大般涅槃經 第34卷


「如是受者,為一切愛而作近因,是故智者欲斷愛者,當先觀受。」[5]。

-----

◎  林清玄


「想起去年的過年,我吃過年夜飯,在書房裡走來走去,想找一本書看,不知道為什麼隨手拿起一本佛經,讀到了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其中有一段講到「渴愛」的,竟與過年的心情冥然相合。它說渴愛有三,一是欲愛,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愛,是生與存的渴求;三是無有愛,是不再存在的渴求。我覺得二十歲以前過年是前兩者,二十歲以後是第三者。

那本佛經里當然也講到「涅槃」,它不用吉祥、善良、安全、清淨、皈依、彼岸、和平、寧靜來正面說涅槃,而說了一句「斷愛近涅槃」。這是何等的境界,一個人能隨時隨地斷絕自己的渴愛,絕處逢生,涅槃自然就在眼前,舊年換新恐怕也是一種斷愛吧。

釋迦牟尼說法時,曾舉了一個譬喻來講「斷愛」,他說:「有人在旅行時遇到一片大水,這邊岸上充滿危機,水的對岸則安全無險,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機重重,彼岸則無險,無船可渡,無橋可行,我不免採集草木枝葉,自做一筏,當得安登彼岸。』於是那人採集草木枝葉做了一隻木筏,靠著木筏,他安然抵達對岸,他就想:『此筏對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將它頂在頭上,或負於背上,隨我所之。』」

舉了這個例子以後,釋迦牟尼指出這人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能斷愛,那麼他應該如何處置呢?佛陀說:「應該將筏拖到沙灘,或停泊某處,由它浮著,然後繼續行程,不問何之。因為筏是用來濟渡的,不是用來背負的,世人呀!你們應該明白好的東西尚應捨棄,何況是不好的東西呢?」

由於讀了那本佛經,竟使我今年的整個想法都改變了,也使我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因為敢於割捨,而有了一些比較可見的成績,過年何嘗不如此,年好年壞都無所謂,有所謂的是要勇於斷愛,使我們有情的命身,在新的起始發散最大的光芒。」[6]。

-----

References


[1] 愛

http://buddhaspace.org/dict/fk/data/%25E6%2584%259B.html


[2] 《雜阿含經》第 1092 經

http://buddhaspace.org/agama/sub/1092.html


[3] 別譯雜阿含 31 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092.htm


[4] 增壹阿含 49 品 5 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AA/AA438.htm


[5] T12n0375_034 大般涅槃經 第34卷 | CBETA 漢文大藏經

https://tripitaka.cbeta.org/T12n0375_034


[6] 「品讀·經典」林清玄:斷愛近涅槃 -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zh-tw/essay/zb5z9zq.html

-----

林居禪園筆記

http://mandhistory.blogspot.com/2022/01/blog-post_22.html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