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myblog.yahoo.com/jw!ob4NscCdAxS_yWJbxTvlgfR./article?mid=51795
近人高樹藩,於八十年代初聚集四十人,對《字典》進行修訂,名曰《新修康熙字典》,申言凡《考證》所校條目,新修本正文全部據以改正。然事實上,《考證》中比較難以理解的,諸如改正釋義之類條目絕大多數沒有改對。例:
偪 又借為偪屨之偪……禮內則偪屨著綦注行縢也。(《字典‧人部》)《考證》云:「謹按內則偪屨著綦偪字自為一句不與屨字連讀謹改偪屨之偪為行縢之名」。 真按:謹按:〈內則〉「偪屨著綦」「偪」字自為一句,不與「屨」字連讀,謹改「偪屨」之「偪」為行縢之名。
所謂偪字自為一句,乃謂與屨為二事。《釋名‧釋衣服》云:「偪所以自逼,今謂之行縢,言似裹腳可以跳騰輕便也。」《說文》:「腳,脛也。」《詩‧小雅‧采菽》「邪幅在下」傳;「幅,偪也。 真按:字形結構換部首 所以自偪束也。」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行縢,近人以為類如纏腿。屨著綦,鄭注:「綦,屨繫也。」《說文》:「屨,履也。」屨繫,猶鞋帶。王引之深諳名物,知「偪屨」不能作為一詞連讀,故據例證,將釋義改為「行縢之名」。可是《新修康熙字典》編者卻沒有讀懂《禮‧內則》、《釋名》等書正文及其注疏,因而不曉偪、屨為何物,自然也沒有弄明白《考證》文字意思,因之「偪屨之偪」未改作「行縢之名」,反將鄭注「行縢也」, 真按:高樹藩等人的水平 篡改為「偪屨之偪,行縢也。」竟增加四字,製造新的混亂
。又例:
事 ……書大禹謨三事正德利用後生。(《字典‧亅部》)《考證》云:「謹按後字誤刊三事與下文六字亦不連謹照原文改為六府三事允治」。
這條考證文字如不查閱《尚書》,細審傳疏,極易誤解。 真按:高樹藩等人的水平 真按:還原原書的重要 新修本此條就誤改成:
《書‧大禹謨》:三事先治。《注》:正德、利用後生。
如此改,編者根本沒有弄懂《考證》所述意旨。《大禹謨》云:「禹曰……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功。」據《疏》,水、火、金、木、土、谷稱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稱三事。王引之等據原文指出「後」字是錯字,然未言明乃「厚」之誤。其次,講「三事」與下文「正德利用後生」不相連,故應用「六府三事允治」一語取代原來八字,可是沒有說明例證目的非釋「三事」一詞。新修本輕率地改成「三事先治」,又將「允」誤為「先」,顯然誤以為「三事」與「允治」相連即成句,足證編者讀不斷《考證》和《大禹謨》文, 真按:不解之處!真按-何謂讀不斷也?豈斷句之斷? 對王氏改動之用意不甚了了,以致仍將「正德利用後生」六字保留下來,且將此《書‧大禹謨》正文改作註文,鑄成舛誤。 真按:高樹藩等人的水平 又因不明上述六字含義,故「後」未改作「厚」,錯點成「正德、利用後生」。 真按:高樹藩等人的國學程度有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